首页 > 新闻资讯 > 专题报道 >

"数九寒天"过冬至

发布日期:2024-12-20 17:51:31 点击次数: 字号: [默认] [] [] []
摘要:

冬至,又称日南至、冬节、亚岁等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,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。

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,民间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

这天,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以特有的方式庆祝这一重要的节气。

\

 

祭祖冬至祭祖是中华民族传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。

早在唐宋时期,冬至便已成为祭天祭祖的日子。

皇帝会亲临郊外,举行盛大的祭天大典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;而百姓们则会在家中向逝去的父母先辈祭拜,以示缅怀。

冬至开始便进入了“数九”,又称“冬九九”,是我国冬季一种民间节气的说法。

从冬至开始,就进入了数九寒天,每九天为一个单位,谓之“九”,过了九个“九”,刚好八十一天,即为“出九”,那时就春暖花开了。

词语中的“数九寒天”,也是按每九天为一个“九”,一直数到“九九”八十一天。从“一九”数到“九九”,“九九尽,桃花开”,即为“九九消寒”。

\

 

数九的原因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消长有关。

九为“至阳”之数,也是至大之数,“至阳之数”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,累至九次已到了头,意味着寒去暖来、春季到来。

梁代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中就写道:“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,为寒尽。”可见,数九的习俗由来已久。

至于典故嘛,其实更多是关于数九歌和各地数九习俗的传说,比如大家都知道的“一九二九不出手,三九四九冰上走,五九六九沿河看柳……”等。

这些脍炙人口的数九歌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冬季气候的变化过程,也寄托了人们对春天的热切期盼。

\

 

正是民间对于“冬至”节气的重视,全国各地在这一天,都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来庆祝。

吃饺子是在北方大部分地区普遍的习俗,相传这一习俗与古代名医张仲景有关。

他看到许多百姓因寒冷而耳朵冻伤,便让弟子在冬至这一天,用羊肉、辣椒等驱寒药材煮成汤,再将羊肉、药物捞出来切碎,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,煮熟后施舍给百姓吃。

人们吃了以后,耳朵果然好了起来。后来,每逢冬至,人们便模仿张仲景的做法,包饺子吃,以示纪念。

在古代,人们会在冬至这天赠送鞋子给长辈,为长辈的健康与长寿祈福。这一习俗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、孝顺长辈的传统美德。

\

 

吃汤圆在南方地区,尤其是江南水乡和广东一带,冬至吃汤圆已成为一种习俗。

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制作成的一种圆形甜品,“圆”意味着“圆满”“团圆”,冬至吃汤圆,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望。

吃馄饨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之一,老北京就有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说法。

相传汉朝时,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,百姓不得安宁。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,十分凶残。

百姓对其恨之入骨,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,取“浑”与“屯”之音,呼作“馄饨”,恨以食之,并求平息战乱,能过上太平日子。

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,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。

\

 

吃羊肉冬至吃羊肉也是许多地方的传统习俗。

羊肉不仅口感鲜美、营养丰富,更具有温补身体、驱寒保暖的功效。

因此,冬至这天,人们会购买羊肉、炖煮羊肉汤或制作羊肉菜肴来食用,以求驱寒保暖、增强体质。

另有一个民间传说: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,作恶多端,死于冬至这一天,死后变成疫鬼,继续残害百姓。

于是部分地区就有在冬至这一天煮赤豆饭吃,用以驱邪避鬼、防灾祛病。

此外,在闽台及两广的部分地区,冬至有搓丸之俗;在苏州,冬至时节有喝酒酿的习俗;

\

 

在山东滕州一带,冬至被称作伏九,家家都要喝羊肉汤;在杭州,民间有冬至吃年糕的习俗……

冬至时节,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,但都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
咸阳顺德鱼庄

冬至相聚:029-33228999

地址: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人民东路115号
 

相关阅读